关于我们

       临沂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组建于2008年,由临沂广播电视大学和原临沂商业学校、临沂市职业中专、临沂经济学校合并而成。2019年,原临沂市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整建制并入。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15000余人、成人本专科教育学生20000余人。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试点院校,获批山东省“3+2”分段培养本科生试点高校、山东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单位、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聚焦临沂“十优”产业和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紧扣临沂市加快推进“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的目标,对接产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依照高职新专业目录和职教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专业调整和专业群优化,开设14大类47个三年制高职专业、21个三二连读高职专业。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会计、工程造价),国家骨干专业2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物流管理),全国新商科品牌专业(群)1个(商贸物流),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商贸物流),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智能制造,商贸物流),山东省高水平专业1个(商贸物流),山东省现代学徒制专业2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山东省特色专业1个(会计)。各专业招生质量稳步提升,录取分数线屡创新高。就业工作持续向好,就业率始终保持95%以上、留临率7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8%以上。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打造了“5+3”、“3+2”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特色、“O2O”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技能实践相结合教学特色、“中职-高职-本科”系统人才培养特色、“五子登科”学历提升特色、“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特色。近三年,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成果研究、科研课题、文化教育与传承、创新创业教育等领域取得省级以上成果70余项,师生在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500余个。

学校拥有一支以国家、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骨干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9.86%,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博士、硕士270人,校外兼职教师300余人,国家、省、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50余人,技术能手、首席技师、劳动模范50余人,优秀教学团队4个。各领域专家50余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大师11人、产业教授8人。

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实施订单教育,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与300余家大中型企业构建紧密型合作关系,校企共建10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牵头成立山东省非遗传承创新产教联盟、鲁南职教联盟、临沂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教联盟、临沂市装配式建筑教育联盟、临沂现代商贸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等11个省市级产教联盟、职教集团、研究院。学校获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多次获评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单位。

学校重视文化育人,建成“三山一坡”革命精神展馆、“培根铸魂”思政体验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展览馆、珠算博物馆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四馆一中心”,成立10个非遗大师工作室、50余个教师工作室,形成了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品牌,构建了思政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五位一体三全”育人格局。学校获评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东省创新创业学院、山东省创客之家,“红色•丝路”众创空间获评山东省品牌众创空间、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

学校持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与美国南犹他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在海外3所院校建立鲁班工坊,同国(境)外20余所院校互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研修基地。当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和企业协会中方副理事长单位,参建刚果(布)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参与第一批坦桑尼亚国家(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职业标准建设。学校是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建设院校、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教育部跨境电商国际人才训练基地。

学校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开发建筑业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卫健系统人才管理学院、临沂市养老管理服务培训基地等“十大培训平台”,年培训各类人员3万余人次,年培训收入达到2000余万元。积极开展农村和社区“两委”成员培训工作,累计培养农村基层学员5000名。学校入选全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领跑学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被认定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

“十四五”期间,学校锚定山东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和“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奋斗目标,全面融入“职教高地”建设、全力跟上“国家双高”建设步伐,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为临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数据更新于2022年9月)